HJ 710.2-201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地衣和苔藓
ID: |
52763684255049D89BC71C5B72B52964 |
文件大小(MB): |
0.25 |
页数: |
18 |
文件格式: |
|
日期: |
2014-11-6 |
购买: |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,HJ 710.2—2014,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地衣和苔,藓,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biodiversity monitoring—lichens and,bryophytes,(发布稿),本电子版为发布稿。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,2014-10-31 发布 2015-01-01 实施,环 境 保 护 部 发 布,i,目 次,前 言 ii,1 适用范围. 1,2 规范性引用文件. 1,3 术语和定义 1,4 观测原则. 2,5 观测方法. 2,6 观测内容和指标. 5,7 观测时间和频次. 5,8 数据处理和分析. 5,9 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.. 5,10 观测报告编制 6,附录A(资料性附录)观测样地生境要素记录表. 7,附录B(资料性附录)地面地衣或苔藓样方记录表 8,附录C(资料性附录)树附生地衣或苔藓样方记录表.. 9,附录D(资料性附录)地衣与苔藓凭证标本记录标签 10,附录E(资料性附录)人为干扰活动分类表.. ..11,附录F(资料性附录)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12,附录G(资料性附录)地衣与苔藓观测报告编写格式 15,i i,前 言,为贯彻落实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》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》,规范,我国生物多样性观测工作,制定本标准,本标准规定了地衣与苔藓多样性观测的主要内容、技术要求和方法,本标准附录A、B、C、D、E、F、G 为资料性附录,本标准为首次发布,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,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: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,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4 年10 月31 日批准,本标准自2015 年1 月1 日起实施,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,1,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地衣和苔藓,1 适用范围,本标准规定了地衣和苔藓多样性观测的主要内容、技术要求和方法,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除海洋以外的陆生、水生地衣与苔藓多样性的观测,2 规范性引用文件,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适用,于本标准,GB 10111 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,GB/T 7714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,GB/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,HJ 623 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,3 术语和定义,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,3.1,地衣 lichen,地衣是真菌与藻类(和或)蓝细菌组成的共生联合体,其本质为真菌,又被称为地衣型,真菌,3.2,苔藓 bryophyte,苔藓是一群小型的多细胞绿色植物,分布于除海洋以外的多数陆生和水生环境,具有明,显的世代交替,常见植物体为配子体,孢子体寄生于配子体上,3.3,石生地衣和苔藓epilithic lichen and bryophyte,指附着生长在岩石表面上的地衣和苔藓,3.4,土生(地面生)地衣和苔藓floor lichen and bryophyte,指附着生长在地面和土壤表面上的地衣和苔藓,3.5,树附生地衣和苔藓 epiphytic lichen and bryophyte,指生长在树木及其残体上的地衣和苔藓,3.6,叶生地衣和苔藓foliicolous lichen and bryophyte,指附着生长在其他树木叶片上的地衣和苔藓,3.7,水生地衣和苔藓 aquatic lichen and bryophyte,指生长于水中的地衣和苔藓,3.8,孢子体 sporophyte,植物世代交替的生活史中,产生孢子和具两倍数染色体的由受精卵(合子)发育而来的,植物体,3.9,配子体 gametophyte,植物世代交替的生活史中,产生配子和具单倍数染色体的植物体,2,3.10,生物量 biomass,指单位面积上地衣或苔藓的总质量,4 观测原则,4.1 科学性原则,观测样地和观测对象应具有代表性,能全面反映观测区域地衣与苔藓的整体状况;应采,用统一、标准化的观测方法,能观测到地衣与苔藓多样性的动态变化,4.2 可操作性原则,观测计划应考虑所拥有的人力、资金和后勤保障等条件,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和成果,立,足现有观测设备和人员条件,应采用效率高、成本低的观测方法,4.3 持续性原则,观测工作应满足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的需要,并能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起到指导,及预警作用。观测样地、样方和样点一经确定,不得随意改动,4.4 保护性原则,坚持保护第一,除非为了种类鉴定和生物量测定需要采集少量个体外,尽可能减少样品,采集,避免长期观测工作对地衣与苔藓的伤害,4.5 安全性原则,观测具有一定的野外工作特点。观测者应接受相关专业培训,做好防护措施,5 观测方法,5.1 观测准备,5.1.1 观测目标和观测区域,观测目标为:掌握拟观测区域内地衣与苔藓的种类、种群数量、分布格局和变化动态;,或者分析各种威胁因素对地衣与苔藓多样性产生的影响;或者评估地衣与苔藓保护措施和政,策的有效性,并提出适应性管理措施。根据观测目标确定观测区域,5.1.2 资料收集和观测计划,根据观测目标和要求,尽可能收集观测区域地形图、植被分布图、气候、水文、土壤等,基础资料,并制订观测计划。观测计划应包括:样地设置,样方设置,野外观测方法,观测,内容和指标,观测时间和频次,数据分析和报告,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等,5.1.3 观测仪器和工具,包括采集刀、小铁铲或竹铲、镊子、采集袋、样品袋、塑料瓶、曲别针、修枝剪、具有,吸水作用的草纸、瓦楞纸板、全球定位系统(GPS)定位仪、罗盘、长卷尺、钢卷尺、手锤、,钉子……
……